关注炎症性肠病患者幸福感,规范治疗和心理健
北京2021年5月19日/美通社/ - 2021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IBD)日,今年的主题是“IBD与幸福”,呼吁社会关注IBD患者的生活质量。益普生发起的“打破沉默,知行合一”项目旨在推动从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到慢性病长期管理、药品可及性、患者的心理健康。能把握最佳治疗时间,得到良好的疾病管理,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打破沉默,“知行合一”
炎症性肠病副主任委员,中国消化病学会教授研究组组长、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副院长吴开春说:“炎症性肠病易反复发作,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学习带来的烦恼越来越突出。疾病的规范诊疗、慢病管理、科普宣传已成为整个救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级政策和专家的努力下,得到了更加有力的推动。全国IBD防控工作开展,但IBD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的目的,共同'打破沉默,知行合一很重要,让患者开心,感觉不再缺席。”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已成为全球性疾病,终生慢性病,经常复发。因此,患者长期面临身心问题,痛苦和经济压力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中国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席石杰教授心理协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表示:“IBD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全新的健康挑战。主要是年轻人中年人,病程长,症状严重,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受到严重干扰。因此,炎症性肠病患者经常遭受身心双重折磨,容易出现社会心理失调。[1]。我们不仅要治愈患者,还要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IBD患者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突出缓慢疾病管理的重要性
IBD是一个慢性炎症损害的过程,仍然是一种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2]。目前,很多患者都是10岁——40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学业和事业的上升期。长期患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交和心理健康[3]。< /p>
根据多项研究,IBD患者更容易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中国一项研究表明IBD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5%和60%,显着高于健康人的 3.3% 和 6.7%。在 IBD 活动期,焦虑或抑郁的风险更高。[4] 长期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IBD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活动能力。
史杰教授说:“IBD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和压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与疾病的控制、家庭条件、工作困难、社会压力和认知功能偏差有关。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家庭社会支持,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分类诊疗提高慢性病管理,加强科普,减轻疾病负担
“大多数IBD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至少3-5年,甚至终身服药”,钱家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呼吁:“炎症性肠病应纳入慢性病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缓解患者和门诊压力,实现长期慢性病尽快开处方,方便患者。自我管理,减少病情恶化和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减轻国家医疗负担。”
据统计,IBD患者达到治疗依从性仅40%,自我停药率高. 为进一步完善患者慢性病管理,以易普生为代表的企业也一直在帮助医院和基金会搭建IBD一站式在线随访管理平台,实现更好的慢性病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认知度
在推进分级诊疗的同时,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对于慢性病的长期管理至关重要。钱家明教授建议:“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医疗普及基层医生培训,让更多基层医生正确认识IBD。基层医生可以更快地确诊或正确诊断患者。我们希望每一位医生都能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提高社会对疾病的认识,让每一位患者都努力成为自己的医疗团队。易普生的重要一员,学会与疾病共存,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重新拥抱幸福生活。”
庞敬艳,易普生中国综合医院副院长战略联盟事业部表示:“易普生在中国深耕近30年,长期专注消化。 IBD是我们高度关注的疾病之一。为了提高IBD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提供专业的疾病治疗方案,更积极帮??助国家医疗和药品供应,推动IBD标准化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治疗和慢病管理,充分利用数字化患者管理平台为患者服务,帮助患者不受疾病限制,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