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儿童高发的8种皮疹(附护理要点)
皮疹高发时期又到了!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当然,病毒也蠢蠢欲动,正是宝宝皮疹的高发时期。
宝宝身上的小红包到底是什么?是水痘、麻疹?还是湿疹、过敏?可能性不止这些!那如何区别呢?万一中招了,又该如何护理呢?
今天,我们就来跟爸爸妈妈们介绍一下儿童春季常见的皮疹识别和护理要点。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儿童皮疹的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除了皮肤本身的疾病外,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
1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
其临床特点是以突发高热起病,热度可高达39.5℃以上,一般发热持续3~4天,之后体温便突然降至正常。退热时或退热后数小时至1~2天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即所谓的“热退疹出”。皮疹多不规则,为小型玫瑰斑点,也可融合一片,压之消退。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
出疹时没有不适症状,皮疹在1~2天内消退,不留色素斑。
2
麻疹
俗称“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
典型麻疹有接触史,表现为急性发热,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等。
有以上症状后的第2~3天,可见口腔内的麻疹黏膜斑(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直径约1mm灰白色小点,周围绕有红晕);出疹于发热后3~4天,先出于耳后、发际,逐渐到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皮疹为大小不等的斑丘疹,高出皮面,按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由淡红色逐渐成为融合成片的暗红色皮疹。
出疹时为发热的最高峰,相对幼儿急疹来说,此时患儿精神不佳,是不舒服的。疹齐后体温逐渐下降,退疹后短期内在皮肤上可留有棕色斑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
3
猩红热
民间称“烂喉痧”,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糜烂、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征。
猩红热的皮疹多在发热第二天出现,24小时内会遍布全身。
皮疹最早见于颈部、胸部、腋下及腹股沟等,而后遍及全身,为充血性鲜红色“鸡皮疙瘩”样细密的丘疹,在皮疹之间几乎看不到正常皮肤,面部一般无皮疹,口鼻周围无充血,呈典型的“口周苍白圈”。发病时,咽峡部红肿,扁桃体上可有点片状黄白色渗出物,舌背味蕾突起形似杨梅或草莓,称“杨梅舌”或“草莓舌”。
出疹时体温很高,疹退时体温下降,可见大片脱皮,但无色素斑痕。
猩红热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病、肾炎以及猩红热侵袭邻近组织器官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4
水痘
春季是水痘的高发期,很多小孩子都要经历长水痘,长水痘会让宝宝感觉身体疼痒难受。
水痘一般在发病24小时内即可出现皮疹,典型的皮疹首先出现于头皮、面部或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瘙痒明显,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一两天后,透明的液体变浑浊,疱疹出现“凹脐”现象,然后结痂。此时,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再依次出现类似皮疹。
因为身上会同时存在不同时期的皮疹,所以大家戏称水痘为“四世同堂”。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5
手足口病
每年的4月份开始,就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