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输注这种药物,留置针最多只能留1天
静脉留置针化疗给药时需要注意什么?看看下面的内容~
1
案例回顾
患者,女性,68岁。入院诊断:右乳癌术后多发转移。
2017-12-19,患者手背出现了红肿热痛,沿静脉走向出现了静脉炎,来院就诊后收住入院。第一次换药时使用了水胶体透明贴,并嘱患者抬高患肢。
2017-12-22,患者来院,揭开敷料时见沿静脉走向皮肤已破溃。后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局部换药。见下图。
2017-12-28,伤口局部情况如下图,可见已基本愈合。继续使用水胶体透明贴固定。
2
案例分析
1. 长春瑞滨是一种发疱性化疗药物,对于接受长春瑞滨化疗的患者建议深静脉穿刺置管,有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坚持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宜选择前臂部位,建议输液完毕当日拔出留置针,避免留置针对血管的持续性刺激。
2. 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期间,应告知患者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烧灼感、输液不畅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特别是对于口服止痛药物的患者,容易掩盖局部疼痛情况。
因此,责任护士不能仅凭局部没有红肿疼痛而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化疗给药:留置针为什么只能留一天?
文献报道,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期间,每日拔除留置针与传统留置方法相比,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分级程度均明显降低。建议每日输液结束后,留置针于当日拔除,第2日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由于留置针保留在血管内,随着血流漂浮及肢体活动,导致留置针对血管内膜机械性刺激;
化疗药多数为强酸或强碱类化学类药物,因其非特异性作用,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给正常组织细胞带来了一定的损伤。
特别是反复多次经同一部位同一血管输注,损伤了血管内膜细胞,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静脉闭塞。
使用当日拔除静脉留置针的方法,既能减少了因头皮钢针穿刺导致药物外渗的发生;同时,因为每日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对同一血管的反复刺激,给血管内膜修复的时间,能明显减少静脉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特别是减少了重度静脉炎的发生;很好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大大减轻了反复多程化疗患者的痛苦,使多程治疗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保障。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是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药物渗漏至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由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的《化疗药物外渗及处理》护理团体标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的基本要求、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现将预防及处理措施整理如下。
经外周静脉导管给药的预防措施
宜选择前臂粗、直、有弹性的上肢静脉,同一静脉在24h内不应重复穿刺。
化疗给药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宜使用透明无菌敷料固定,导管留置时间应≤24h。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应看到静脉回血后方可给药。
输注发疱性药物时
a)静脉推注2~5ml药液或每输注5~10min后,宜评估并确认静脉回血。
b)总输注时间应<60min。
c)不应使用输液泵。
d)患儿不应选择头皮静脉。
发生药物外渗时的处理措施
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血管通路装置。
应使用注射器回抽静脉通路中的残余药液后,拔除PVC。
应评估肿胀范围及外渗液体量,确认外渗的边界并标记;观察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外渗远端组织的血运情况。
发疱性药物外渗时,应遵医嘱进行局部封闭。
根据外渗药物的种类,遵医嘱可使用相应的解毒剂和治疗药物。
化疗药物外渗发生24~48h内,宜给予干冷敷或冰敷,每次15~20min,每天≥4次;奥沙利铂、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可给予干热敷,成人温度不宜超过50℃~60℃,患儿温度不宜超过42℃。
应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局部肿胀明显,可给予50%硫酸镁、如意金黄散等湿敷。
应记录症状和体征,外渗发生时间、部位、范围、局部皮肤情况、输液工具、外渗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处理措施。
常见化疗药物分类发疱性药物:一类能引起皮肤或黏膜起疱、溃疡或坏死的化学药物。
表1 发疱性药物
刺激性药物:一类能引起静脉或局部组织刺激性或炎性反应的化学药物。
表2 刺激性药物
化疗药物外渗解毒剂/拮抗剂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
宋丽,焦玉红,葛胜燕,等. 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预防长春瑞滨化疗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山东医药,2015,55.
张丽娟,郭海燕,赵惠芳. 长春瑞滨致迟发型皮肤毒性反应1 例护理体会.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
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庞自云. 肿瘤患者化疗中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探讨.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