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种教学模式的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教学
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眼耳鼻喉口腔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应用科学,属于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眼耳鼻喉口腔护理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掌握更加高超的护理技能,还要有保健观念和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发挥护士在眼耳鼻喉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中的突出作用。本门课程开设于五年连读护理专业的第三学年,其先导课程有生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课,平行课程有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后续为临床实践。
一、多种教学模式在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
课程选用优秀的数字化教材作为参考书,教材每一章均由思维导图、云板书和章节文字图片组成,并配有二维码,扫描可进入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平台内教学资源丰富:视频、课后习题、笔记、模拟考试满足了线上线下同时教学的活动需要,融入了“互联网+”新元素,为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教材保障。目前学生普遍对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比较感兴趣,他们思维活跃,喜欢电子产品,在传统课堂上发言不踊跃,但是在社交媒体和网络空间却十分活跃,运用专业的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既能提高互动效率,又能通过数据反馈互动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二)临床见习教学模式
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想要学生不断地了解新技术和新设备,临床见习是非常好的方法。通过见习,学生可以立刻将所学知识形象化,系统构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深刻理解护理技术的提升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道理。同时充分利用临床见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三)“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职业教育的培养重点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在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实践技能,在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实践项目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训室充分地实践和摸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革传统的实践课堂,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手把手教,反复练习转换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探索,教师点评的模式。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及教师引导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技能操作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相互交流和配合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今后的护理岗位中是十分重要的。
(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在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将“健康中国行动”中关于眼耳鼻喉口腔科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并在“爱眼日”“爱牙日”等疾病宣传日带领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或参与义诊等志愿服务中。学生通过对群体中疾病分布的了解,形成“防病大于治病”的理念,充分发挥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作用,更好地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
二、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即课前启化、课中内化与课后转化。
(一)课前启化阶段
使用云班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课前资源功能,可以随时监督学生查看资源的情况。发布的资源为自制微课,同时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中详细介绍了本次自主学习的目标,方法建议,下节课课堂形式预告,课前自主学习检测方法以及疑惑反馈。对资源有疑问的学生可以在云班课讨论组里发起问题,同时教师在讨论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可以点赞鼓励,对没有及时查看资源的学生,利用提醒功能进行督导,根据讨论组反馈的结果,课前一天推送难点知识测试题,通过投票的形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关于重点知识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主要是通过学生在云班课作业里上传的图片反馈的,学生通过手机3Dbody 解剖软件完成课前解剖复习的整体构建,更加直观地预习了下节课要学习内容的解剖学位置。
(二)课中内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