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与分析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提倡在教育中融入价值观、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传授三位一体[1]。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增添思想政治内容,从而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巧妙地融合起来,进一步实现思政实践和思政理论的“细雨润无声”似的一体化结合[2],最终达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与课程同行”的教学效果[3]。作为一名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只有先自己明确培养怎样的品德高尚的人才,该如何培养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才,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只有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在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思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和谐、发展及培育大批的品德高尚而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一、生理学课程特点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理学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它是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也是护理专业课的基础。只有牢牢掌握生理学内容和知识,才能学好其他医学基础课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从而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护理专业的课程。总之,生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影响极大的医学基础学科,在培养优秀护理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把生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的巧妙融合,既可以有效促进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是实施思政教育的最重要途径之一[4]。
二、护理学专业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多数学生报考护理专业主要原因是就业率高、待遇不错,对护理专业尚没有深入的认知,也没有形成护理职业荣誉感,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5]。虽然护理事业不断进步,但是依然存在护理人员缺少的状况导致其工作繁重。加之在临床实习阶段,遇到工作繁重、辛苦甚至医患矛盾时,护理学生逐渐意识到护理工作的艰辛,这与其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对护理职业的美好期望形成巨大落差,可能会否定护理职业,毕业时选择改行,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生理学在护理专业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开课,是进入医学院校后最先学习的课程。这时大多数护理学生性格不够成熟,缺乏自己坚定的主见,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是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尚未形成完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结合此时护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生理学专业知识讲解时有机的融合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为国家培养大爱无疆的白衣天使。教育学生在护理工作中要时刻考虑患者作为人的感受,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疾病痛苦,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时刻保持人文关怀。改变传统观念对护理工作的错误认知,护理工作不是仅仅给患者发药和打针,而是维护其健康,促进其健康。因此,生理学教师在大一护理学生专业内容讲解中,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护生忘我奉献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强化护生的职业态度、信仰、价值观及专业身份,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培养出爱国奉献、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护理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生理学教学中
(一)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生理学教师想要把生理学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的融合成一体,必须全面掌握医学生理课的专业内容,充分挖掘生理学知识中蕴含思政元素的精华,从而实现生理学各个章节中的具体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的一体化。例如:在血型与输血的讲解中,利用讲授、举例(临床上有很多需要输血而因没有血源失去生命的患者)、课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主动无偿献血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自愿无偿献血,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又如:呼吸系统这一章节的讲解中,学习我国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杰出的呼吸科学专家钟南山院士的感人事迹及其在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治疗方面的突出贡献。钟南山院士不仅规范了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的诊疗,还开创了很多呼吸系统罕见疾病和疑难杂病的救治方法。从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加他们护理职业的自豪感,培养护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和白衣天使般的工作信念,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