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法构建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
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指在实际临床情境中指导和支持护理实践的护理教育者。护理临床教育不仅仅限于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实习期间的临床教学,也包括临床护士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1]。护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了护理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双重特征,是带教教师护理学知识、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提高护理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临床教学师资是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2]。因此,如何培养护理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客观评价护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在国内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与培训的要求与经验,总结护理临床带教教师的能力需求,初步形成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筛选和确认各级指标权重,构建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旨在为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提供客观的测评工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法,根据德尔菲(Delphi)法专家选择的原则和研究目的,专家入选标准:①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②参与护理管理或临床护理教学工作5年以上;③对参与本研究有积极性;④能够持续参加本研究的专家咨询。共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18人。其中专业领域:从事护理教学的专家5人(27.8%),从事护理管理的专家7人(38.9%),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家6人(33.3%);职称:副主任护师6人(33.3%),主管护师10人(55.6%),护师2人(11.1%)。
1.2 研究方法 ①成立课题小组,由5人组成,包括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小组成员通过数据库检索了近15年来国内有关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护士层级培训、进修护士教学、护生教学等相关文献[3-5],查阅国内规范化护士、层级护士、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等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整理资料,初步拟订咨询问卷,遴选函询专家进行咨询,依据咨询结果确立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②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筛选要求,Delphi专家咨询法运用界值法进行指标筛选,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计分,专家根据自己对指标的认知与理解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作出评分,最不重要、不重要、重要、一般重要、最重要分别计1~5分,根据得分计算各指标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本研究纳入的指标需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3.50、变异系数<0.25[6]的标准,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对专家修改指标提议,根据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决定是否纳入,对成立的指标体系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包整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专家意见的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Cr)为专家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的算术平均值[7]。采用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肯德尔(Kendall)和谐系数等对专家函询权威性和可靠性进行指标检验。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程度 两轮专家函询,首轮函询发放20份问卷,回收1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0.0%,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发放18份,有效回收率100%,表明18名专家对此项研究参与的积极性高。Cr>0.8则表示权威程度较高[8],本研究中两轮专家Ca分别为0.917、0.933,Cs分别为0.922、0.944,求得Cr分别为0.919、0.939,表明专家权威性较高,咨询结果可信。
2.2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在3.72~4.89,标准差在0.31~0.87;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在3.67~4.89,标准差在0.31~0.82。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均>3.50,表明专家认为两级指标设置合理,标准差均较小,表明各专家认同差异较小。见表1。
表1 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重要性赋值(分)变异系数权重值1 职业素养4. 职业价值观4. 教学理念4. 教学态度4. 团队协作精神4. 专业能力4. 专业知识水平4. 护理操作技能4. 临床决策能力4. 人际沟通能力4. 科研创新能力4. 实践教学能力4. 理论授课能力4. 指导临床操作能力4. 实施教学查房能力4. 组织病例讨论能力4. 对学生评价与考核能力4. 教学技能4. 能依据教学目标来实施带教4. 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因人施教4. 注重知识、技能、方法传授4. 注意教学反馈,及时纠正不足3. 教学管理4. 教学档案管理3. 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4. 组织协调能力4. 对学生的管理4. 教学评价3. 完成教学任务3. 学生临床业务能力提高4. 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高、反馈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