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例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0 引言
脑血栓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逐年提升,尤其高发于老年群体,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在脑血栓的治疗中,护理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也不断提升,优质护理已经成为护理的重要趋势[1]。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类常见疾病,老年人多发,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2]。老年人作为一种特殊群体,治疗时不仅要求具备高超的医疗设备和领先的医疗技术,更要注重采取优质护理技能,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本研究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 56~78岁,平均(63.)岁;观察组男28例,女 22例,年龄 55~76岁,平均(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基础护理
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对患者所处环境卫生的清洁,保持舒适温湿度,定期更换床单等,做好消毒工作;对患者脉搏、意识及呼吸等临床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及时了解患者颅内血压情况,对患者身体不舒适症状进行询问,掌握患者异常情况并积极处理;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对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密切观察。脑血栓患者机体功能大幅降低,长期卧床会导致痰液堵塞,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必要时可采用痰液吸引器帮助患者排痰;同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跳、意识等变化情况,注意是否具有颅压增高、头痛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协助开展治疗工作。
1.2.2 心理护理
脑血栓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同时会伴有行动不便、言语不清等症状,极易引发焦躁、悲观、忧虑等情绪,要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加强沟通,进行精神鼓励,帮助其尽快舒缓不良情绪,传递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帮助患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配合康复治疗[3]。
1.2.3 饮食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心理落差极大、食欲不佳,要耐心讲解合理饮食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并指引其科学饮食,增加豆类、瘦肉、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香菇、木耳、海带等,控制食盐、米饭等碳水化合物食物以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建议患者食用山楂以增加食欲[4]。
1.2.4 药物护理
叮嘱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并细心讲解不同药物的注意事项[5]。使用抗凝药物时,饭后服用,并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情况;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情况,尽量放缓输液速度;使用溶栓药物时,密切关注患者意识和血压的变化,一旦出现黑便、牙龈出血等情况,立即对症治疗。
1.2.5 并发症护理
脑血栓疾病多伴有并发症,肢体行动不便的患者,多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防止出现肢体畸形等不良后果;吞咽困难患者,不可强迫服药和咽食;言语不清患者,注意揣摩其用意,留心其日常生活规律,切不可无理追问,防止患者情绪激动而影响治疗效果;合并糖尿病患者,密切关注血糖变化情况,科学治疗,促进临床恢复。
1.2.6 康复训练
脑血栓患者多伴随身体机能衰退,过了急性治疗期后必须加强对患者康复训练,协助、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肢体运动,对于一些受限严重的患者,可通过特殊的训练工具加强患者功能活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增强患者身体活动能力。针对语言障碍患者,可每天陪伴其阅读一些期刊杂志,30 min/次即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得分越高,抑郁和焦虑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护理前,两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上一篇:艾滋病患者例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循证护理在高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