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的护理体会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其主要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缺血引发的心肌坏死症状。该疾病病发会导致患者心血管功能大幅度下降,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诱发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以此危及患者性命。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年化的深入,该疾病病发率与日俱增,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1-3]。本文通过对优质护理在急性心梗介入手术治疗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意在为提高介入手术治疗有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行急性心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5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250 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40~68 岁,平均(54.)岁,平均体重(56.)kg,男性155 例,女性95 例。对比组患者年龄40~68 岁,平均(54.)岁,平均体重(56.)kg,男性150 例,女性10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该疾病诊断标准且符合介入手术治疗标准;(2)两组患者均知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脏器疾病者;(2)认知存在缺陷或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其中包括健康知识宣传: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对其一般资料展开统计,随后发放疾病手册,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习,通过对疾病病因、病程以及介入术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教育,以此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度。用药护理:术后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用药,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相关药物,并在患者用药后加强临床监护,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立即告知医师并停止用药,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1.2.2 研究组
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治疗,其中包括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濒死感,加上多数患者对介入手术治疗认知度有限,因此,患者在术前术后均会出现焦虑、抑郁、急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负性情绪展开心理护理干预,通过联合患者家属给予其鼓励以及成功治疗案例宣传等措施,帮助患者舒缓负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护理:术后鼓励患者适量饮水,并针对患者日常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坚持清淡健康的饮食习惯。体征监测:术中术后均需对患者心率、呼吸以及血压等体征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并实时记录相关参数。在患者体征指标出现异常时,需及时告知医师,联合医师给予相应急救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治疗后出血、皮下血肿、动脉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严格参考临床资料,确保数据统计准确性。观察两组患者SDS 抑郁评分和SAS 焦虑评分,其中SDS 抑郁评分参考SDS 抑郁自评量表展开统计,分值与患者抑郁程度为负相关,SAS 焦虑评分参考SAS 焦虑自评量表展开统计,分值与患者焦虑程度为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单位,用χ2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1,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患者出血、皮下血肿、动脉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组别 例数 出血 皮下血肿 动脉瘤研究组 250 3(1.20) 6(2.40) 0(0)对比组 250 29(11.60) 31(12.40) 11(4.40)χ2 9.027 7.296 4.499 P 0.003 0.007 0.034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2,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患者SDS 抑郁评分和SAS 焦虑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分)组别 例数 SDS 抑郁评分 SAS 焦虑评分研究组 250 1. 1.对比组 250 3. 3. t 37.807 59.946 P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群体高发疾病之一,该疾病病发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以此危及患者性命。急性心肌梗死病因颇为驳杂,过度劳累、持续情绪紧张、暴饮暴食等均易导致疾病病发,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胸区疼痛、出汗、恐惧以及濒死感。目前针对该疾病可采用手术介入和药物溶栓两种方式展开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但难以治愈[4-7]。